華中科技大學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51講視頻
- 主講:由彭容修主講
-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 格式:高清三分屏視頻
- 類型:精品課程
- 人氣:7,194,37170
-
批量下載:
30學習幣 下載報錯 聯系客服
在線學習
批量下載(百度網盤)
- 第1講:課程介紹
- 第2講:緒論
- 第3講: 1.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概述 2.理想運算放大器 3.同相放大電路(一)
- 第4講: 1.同相放大電路(二) 2.反相放大電路
- 第5講:同相輸入和反相輸入放大電路的其他應用
- 第6講:半導體的基本知識
- 第7講:PN結的形成及特性
- 第8講:半導體二極管
- 第9講:二極管的基本電路及其分析方法
- 第10講:特殊二極管
- 第11講:半導體三極管(一)
- 第12講:半導體三極管(二)
- 第13講:基本共射極放大電路
- 第14講: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圖解分析法(一)
- 第15講: 1.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圖解分析法(二) 2.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小信號模型分析法(一)
- 第16講: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小信號模型分析法(二)
- 第17講: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小信號模型分析法(三)
- 第18講: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問題
- 第19講: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問題??射極偏置電路分析
- 第20講: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和共基極放大電路
- 第21講:多級放大電路(一)
- 第22講:多級放大電路(二)
- 第23講: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單時間常數RC電路的頻率響應
- 第24講: 1.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單時間常數RC電路的頻率響應(二) 2.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BJT的高頻小信號模型3.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單級共射極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一)
- 第25講: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單級共射極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二)
- 第26講: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場效應管(一)
- 第27講: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場效應管(二)
- 第28講:MOSFET放大電路(一)
- 第29講:MOSFET放大電路(二)
- 第30講:模擬集成電路中的直流偏置技術
- 第31講:1.直接耦合放大電路的零點漂移問題 2.差分式放大電路??一般結構
- 第32講:差分式放大電路(一)
- 第33講:差分式放大電路(二)
- 第34講: 1.差分式放大電路的傳輸特性 2.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 3.實際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和對應用電路的影響(一)
-
第35講:實際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和對應用電路的影響(二)
30
- 第36講: 反饋的基本概念與分類(一)
- 第37講:1.反饋的基本概念與分類(二) 2.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四種組態
- 第38講:1.反饋組態判斷舉例 2.負反饋放大電路增益的一般表達式
- 第39講: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 第40講:深度負反饋條件下的近似計算
- 第41講: 1.負反饋放大電路設計 2.負反饋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3.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一)
- 第42講: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二)
- 第43講:1.功率放大電路的一般問題 2.射極輸出器??甲類放大的實例
- 第44講:1.乙類雙電源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2.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 第45講:1.濾波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2.一階有源濾波電路
- 第46講:高階有源濾波電路
- 第47講:1.正弦波振蕩電路的振蕩條件 2.RC橋式正弦波振蕩電路(一)
- 第48講:1.RC橋式正弦波振蕩電路(二) 2.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單門限電壓比較器(一)
- 第49講:1.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單門限電壓比較器(二) 2.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遲滯電壓比較器(一)
- 第50講: 1.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遲滯電壓比較器(二) 2.非正弦信號產生電路??方波產生電路
- 第51講:小功率整流濾波電路
提示:受線路和學校服務器的影響,可能在線看不了,請選擇將課程視頻下載到本地進行離線學習。
課程介紹
電子技術基礎是高等學校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電類專業和部分非電類專業本科生在電子技術方面入門性質的技術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對培養學生電子技術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我校電子技術課程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和電子測試與實驗技術三門課程。
我校電子技術課程的前身為“工業電子學”,80年代后改名為“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技術課程是我校的一類課程。課程組一貫重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1989年《優化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建設的研究》校改項目獲國家級優秀獎。94年獲得湖北省優質課程光榮稱號,97年、2002年均通過省優質課程復審,湖北省優質課程光榮稱號一直保持至今。
96年以來,課程組的教師參加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電工電子系列課程體系改革”、“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建設”、“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網絡課程建設”等一大批國家、省、校級教改項目,極大地推動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促進了課程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獲得了“電信學科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等一批國家、省、校級教學成果獎;發表了一批高質量的教改文論;修訂出版了主教材《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以及配套相關教材,其中主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一等獎;還將電子電路EDA技術及相關內容引入教學,編制了模擬、數字多媒體CAI課件和網絡課件,初步形成了立體化教學環境。
課程建設有以下特點:
1、 用教材建設帶動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的建設。
康華光、鄒壽彬、陳大欽等在國內頗有聲望的電子技術方面的教授、學者,他們曾擔任或正在擔任教育部電工、電子課委會電子技術課程組組長、副組長、專科教材編審成員等。課程組成員中現還有3人分別擔任全國電子技術研究會的名譽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和理事。康華光教授等一批老前輩對我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老一輩教授的帶領下,成功編寫并出版多冊本、專科主教材、實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教材品種齊全,成龍配套。課程組絕大部分教師參加了教材編寫工作,教材建設有效地帶動了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的建設。
2、注意吸收國際先進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將學科最新發展融入教材內容,充分體現教材的前瞻性和高起點。
3.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過程中將傳授知識、思維方法、工程實踐能力(如會應用電子器件手冊)三者并重。提倡多種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5、狠抓教改和實踐教學環境的建設,注意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經教改研究、教材建設和實驗室建設,更新了課程內容,改進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極大地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
2003年我校電子技術課程首批進入國家精品課程行列。在成為國家精品課程后,為在高起點上取得進一步發展,跨上新臺階,課程組從課程教學體系這一更高的層面和角度,進行課程建設,全方位優化和提升電子技術基礎精品課程教學平臺。課程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課程內容、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核心,以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契機,以教材和網絡資源為載體,不斷創建優秀的教學資源,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鞏固和提高電子技術基礎精品課程在全國地位和影響。為此,我們從課程體系與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資源和教學管理與評價等幾個方面全方位構建和強化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系。
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我們堅持理論教學緊跟科學發展,實驗教學與技術進步相聯系。為提高教學質量,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我們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工程訓練等多方面構建和優化電子技術基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通過近幾年的建設,主要取得了以下幾方面成果:
1.進一步突出了教材優勢。康華光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教材是一本國內經典教材,多次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勵。第五版已于2006年出版發行,目前累計發行近20萬冊,緊跟著也已出版了一系列配套輔助教材和電子教案。
2.建設了一批優質的電子及網絡課程資源。先后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了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和數字部分第四版、第五版電子教案,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網絡課程等電子出版物。2005年“電子技術基礎多媒體教學課件”獲湖北省高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一等獎。電子技術資源庫中的圖形圖像子庫、動畫子庫、知識點講解子庫也已建設完成。
3.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進步。在各種措施激勵下,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已有4位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順利通過講課關,站穩了講臺,順利解決了新老交替問題。另外,課程組通過教改項目和教材建設帶動師資隊伍建設,使中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干和中堅力量。
4、注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研究,利用多媒體技術及條件,將仿真引入課堂,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取得良好效果。
5、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教學模式,提倡多種思維方式,和有創造性的學習,將傳授知識、思維方法、工程實踐能力三者并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
6、鼓勵和提倡雙語或英語授課,開闊眼界,拓寬思路,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7、從嚴治學、實行規范化管理,嚴格考評,積極開展教學法活動。
2003年以來編寫出版教材10本,電子出版物5部,各級各類教學類獎項多項。課程組教師近年發表十多篇教學論文。
近年來課程組在高起點上全方位優化和提升精品課程教學平臺,教改成果突出。新版教材發行量大面廣,優勢明顯;教輔材料、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上進一步完善提高并獲省級一等獎;在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方面有新的突破;三層次實驗教學和開放式實驗方式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效果明顯;在電信系開展多屆雙語和全英語授課反映良好。
教材:《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 第四版 康華光 主編 陳大欽 副主編
評論列表